融资APP 秦国灭亡以后,项羽为什么宁愿当西楚霸王,也不愿做皇帝?_刘邦早_秦始皇_秦朝灭亡
秦朝灭亡后融资APP,天下群雄逐鹿,项羽无疑是当时最耀眼的人物。巨鹿之战以少胜多,破釜沉舟的豪气让诸侯跪拜臣服;火烧咸阳宫、分封十八路诸侯,更让他成了实际上的天下霸主。但令人费解的是,这个能号令群雄的人,最终却选择自称“西楚霸王”,而非像秦始皇一样登基称帝。明明离皇帝宝座一步之遥,项羽为何止步于此?这背后既有他骨子里的执念,也有时代浪潮的裹挟。
一、“衣锦还乡”比当皇帝更诱人项羽入咸阳时,干了两件大事:一是搜刮秦宫财宝,二是放火烧了阿房宫。大火烧了三个月,火光映红了关中平原,但他对这片土地毫无留恋。谋士韩生劝他:“关中地势险要,土地肥沃,在这儿定都就能称霸天下!”项羽却摇头:“富贵不还乡,如锦衣夜行!”在他心里,回老家江东显摆威风,可比在关中当皇帝重要多了。
这种想法看似幼稚,实则是项羽的“江湖气”作祟。他出身楚国贵族,爷爷项燕是抗秦名将,从小听的是“楚虽三户,亡秦必楚”的誓言。对他来说,灭秦是家族使命,但灭完秦之后呢?他压根没想清楚。就像个江湖侠客,快意恩仇之后只想带着战利品回老家,给乡亲们看看:“我老项家又风光了!”至于天下怎么治理?他既没兴趣,也没耐心。
展开剩余75%二、分封诸侯,不过是一场“江湖排座次”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时,像极了黑帮老大给小弟们划地盘。英布封九江王,刘邦封汉王,连秦朝降将章邯都捞了个雍王。表面上大家称兄道弟,实际上各怀鬼胎。有人问:“你咋不学秦始皇搞郡县制?”项羽嗤之以鼻:“秦朝就是被郡县制搞垮的!”
这话半对半错。秦始皇的郡县制确实得罪了六国贵族,但项羽选择分封,更多是因为他只会这一套。他从小跟着叔父项梁混江湖,学的都是“兄弟义气”“有福同享”那套规矩。在他眼里,天下就该像江湖帮派一样,大哥吃肉,小弟喝汤。但他忘了,江湖规矩在利益面前一文不值——后来英布、韩信纷纷反水,就是最好的证明。
三、烧秦宫、杀子婴:对秦始皇的“报复性摆烂”项羽对秦朝的恨,是刻在骨子里的。爷爷项燕被秦军逼得自杀,楚国王室被秦始皇连根拔起。他打进咸阳时,看见秦朝的宫殿楼阁,就像看见仇人的宅子,二话不说直接点火。有人劝他:“留着宫殿还能住啊!”他冷笑:“秦始皇住过的地方,我嫌脏!”
这种“报复性摆烂”让他错过了关键机会。秦王子婴捧着玉玺投降,他二话不说把人杀了;刘邦早一步进咸阳,对子婴以礼相待,他却骂刘邦“装模作样”。更离谱的是,他把秦朝的制度全盘否定,连度量衡、车同轨这些好政策都不要。就像个赌气的孩子,因为讨厌一个人,连人家用的碗筷都要砸碎。
四、刘邦的“土老板智慧”:要啥给啥,用完再收对比项羽的任性,刘邦这个“土老板”就精明多了。韩信打下齐国后伸手要王位,刘邦气得拍桌子:“这小子敲竹杠!”但张良使个眼色,他立马变脸:“封!封个齐王够不够?”彭越在后方搞偷袭,刘邦写信哄他:“兄弟放心,灭了项羽你就是梁王!”后来垓下决战,刘邦甚至承诺:“谁砍了项羽,江东地盘归谁!”
这些承诺有多少真心?看看西汉初年就知道了。韩信从齐王改封楚王,再被贬为淮阴侯;彭越直接被剁成肉酱。刘邦把分封当“空头支票”,先忽悠人干活,秋后慢慢算账。这种实用主义,项羽一辈子学不会——他分封诸侯时,还真以为兄弟们会念他的好。
五、历史没有如果,但人性始终相通有人替项羽惋惜:“他要是当皇帝,哪还有刘邦什么事?”但仔细想想,就算项羽真称帝,大概率也是个昏君。他打仗靠勇,治国靠吼,遇到问题只会杀人立威。韩信说他“妇人之仁”,指的是他对手下小兵嘘寒问暖,但对战略大局一窍不通。这样的人坐在皇位上,恐怕比秦始皇还暴躁。
反观刘邦,虽然被人骂“流氓皇帝”,但他懂得什么时候该低头,什么时候该翻脸。项羽像匹孤狼,至死都在单打独斗;刘邦却像只老狐狸,带着一群狼吃肉。当项羽在乌江边自刎时,他或许终于明白:江湖义气救不了天下,能屈能伸才是生存之道。
结语项羽的选择融资APP,注定了他只能是乱世枭雄,而非开国帝王。他的“霸王”称号,既是对西周旧梦的致敬,也是对现实的逃避。有人说这是贵族精神的浪漫,但在弱肉强食的乱世,浪漫换不来江山。当刘邦在定陶称帝时,中原大地上最后一丝贵族时代的气息,也随着项羽的倒下而消散了。
发布于:安徽省